大連商品交易所

search

期貨日報:大商所期貨學院廣州分院舉辦線上培訓 以精細化、差異化風險管理服務滿足產業多元化需求

2022年09月28日

  為支援期貨公司提升服務能力,深化期貨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大商所廣州分院於9月23日在線舉辦“廣東轄區期貨業務培訓班”,廣東證券期貨業協會副秘書長羅江松主持活動,來自期貨公司的相關專家以“基差交易模式”和“產業客群畫像及其服務體系介紹”為題進行了授課,超過3萬名期貨、證券經營機構的相關從業人員和產業企業人士參與培訓。

  華泰長城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化工事業部總監文明圍繞基差貿易進行了期現業務模式與案例分享。他認為,期現結合對於貿易與生產企業來說,除了可以作為管理價格和時間的工具,也可以提供一種新的貿易模式。期現公司提供基差貿易服務的時候,涉及到采購環節和銷售環節,這兩個環節通常有時間上的間隔,在采購時,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點價、保值或買入交割,在銷售時,可以透過簽訂銷售合同並利用期貨價格點價的方式向下游銷售貨物。他表示,基差貿易本質是貿易,只是藉助期貨工具,用基差的形式尋求固定收益,對不同時點上價格相對強弱變化的判斷,是這種固定收益的根本來源。基差是現貨價格減去期貨價格,現貨價格是由當天或幾天內的大量買賣意願的匯集,是一系列現貨合同的集合,而期貨價格則是買賣雙方關於未來價格的買賣意願的集中體現,靜態的基差體現現實與預期的差異,動態的基差變動體現的則是不斷變化的現實與預期差異的調整。因為基差貿易涉及到現貨,企業應該注重防範信用風險,在此基礎上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資金利息、倉儲費用。

  中信期貨廣東分公司營銷管理部陳典楷圍繞產業客群畫像及其服務體系進行了介紹。他指出,作為全國第一大經濟大省,廣東省內加工製造業發達,區域內產業呈現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形成了諸多產業集聚地。產業企業需求的日益複雜,也是產業屆對期貨市場以及期貨從業者提出更高要求的開始。如何圍繞當地產業分布情況和實體企業在大宗商品生產、貿易、銷售中面臨的各類難題,結合期貨行業現有的服務模式、服務特點,更有針對性地為產業企業保駕護航,是所有期貨從業者應當去思考的問題。目前產業企業透過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時,主要面臨期現兩端難管理、內部控制制度難落實、套保團隊難配齊等難題,期貨經營機構在開發和服務產業用戶時,應當充分結合自身優勢及研究資源,以需求為導向,重點攻克產業企業的難點、痛點,形成一套完善的、體系化的產業服務模式。從前期內控性制度文件配套、團隊框架搭建,到中期團隊人才專業化培養、後期投研策略、系統軟體(CTRM系統)支援,期貨經營結構應從無到有地幫助企業逐漸熟悉期貨、理解套保,合理管控企業面臨的價格波動風險。

  據了解,廣東證券期貨業協會於2007年設立大商所期貨學院廣州分院,轄區內有期貨公司8家、期貨分支機構127家,成立至今參與組織大商所期貨學院全國培訓活動15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