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商品交易所

search

豆系期貨和期權引入境外交易者平穩起步 26家境外用戶參與首日交易 對外開放前景廣闊

2022年12月27日

  12月26日,大商所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期貨和期權正式作為境內特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這是期貨市場服務國內國際大豆和油料產業、促進大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境內期貨交易所首次在全品種鏈條同步引入境外交易者,吸引了各方關注。記者了解到,目前境外用戶開戶、交易進展順利,豆系期貨和期權引入境外交易者的首日實現了平穩起步。

  首日26家境外用戶交易

  記者從大商所穫悉,雖然時值多國假期,但境外用戶對於大商所豆系期貨、期權引入境外交易者的關注和參與積極性不減。12月26日,共有來自瑞士、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26家境外用戶參與了豆系期貨和期權合約對外開放首日交易。

  其中,中商外貿(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稱“中商外貿”)透過時瑞金融轉委託新湖期貨的方式,參與了豆一期貨A2305合約、豆粕期貨M2305合約以及豆油期貨Y2305合約的交易,成為當天首批在豆系品種達成交易的境外用戶。

  中商外貿董事總經理張揚告訴記者,公司從事豆油等農產品類大宗商品的國際貿易,且主要面向中國進行出口貿易,因而有著在中國開展風險管理的需求。“此次大商所豆系期貨與期權國際化,可以幫助許多像我們這樣的跨境供應鏈服務商做好套期保值,使產業流通運轉更加順暢,增加貿易的靈活度。”他說。

  張揚表示,公司此前參與過大商所棕櫚油期貨交易,對於相關交易流程和規則已經較為熟悉。由於適用於同一套開放路徑和模式,此次參與豆系期貨交易可謂是“輕車熟路”,非常順利。

  除了中商外貿之外,多家境外企業透過境外中介機構亮點國際金融(下稱“亮點國際”)轉委託五礦期貨的方式參與首日交易。亮點國際相關業務負責人范頌華告訴記者,貿易商、資管類用戶等不同用戶群體出於自身的交易需求執行自己的交易策略,比如有的產業企業會基於現貨貿易實際需求以及對CBOT市場與大商所市場的長期研究,進行豆油粕三個品種之間的壓榨策略交易,以實現更好的風險規避效果。

  相關境外中介機構還表示,包括產業用戶在內的境外用戶對於大商所豆類產品的對外開放均表示很期待。中國期貨市場的持續對外開放,為全球商品市場的參與者提供了新的價格基準以及新的避險工具。

  對外開放基礎紮實,引入境外交易者水到渠成

  記者了解到,大豆、豆粕是大商所1993年創業開市的第一批期貨品種,經過近30年不斷發展完善,大商所大豆期貨市場運行穩健、功能充分發揮,對外開放基礎較為紮實。

  一方面,得益於我國作為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和消費國、最大豆粕豆油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市場地位,相關品種的市場規模也明顯增長。2022年上半年,大商所豆系期貨均位列全球農產品期貨和期權合約成交量的前40,其中豆粕期貨已連續多年位居首位;豆一、豆二和豆油期權雖然上市交易時間較短,但今年11月的日均持倉也較上市之初的8月分別增長了274%,119%和926%。

  另一方面,目前國內外大型糧油企業均深度參與大商所市場進行風險管理。“大商所期貨價格+升貼水”的基差貿易模式在大豆行業得以廣泛應用。特別是嘉吉、路易達孚等在華展業的跨國糧油企業,也已透過設立境內主體的形式,利用我國大豆、豆粕和豆油品種進行套期保值,一些跨國企業甚至已有超10年的使用經驗。

  華泰期貨國際業務部陳尚誼對此深有感觸:大商所豆類期貨長期作為全球最為活躍的農產品期貨,既為國產大豆提供了定價參考,又為大豆壓榨產業提供了風險管理工具。豆類期權在近年來也愈發成熟,其中豆粕期權已成為全球最活躍的農產品期權之一,交易、結算、風控、行權等業務也得到充分驗證。2022年《期貨和衍生品法》的推出,為8個豆系期貨和期權品種同步對外開放,發揮好期貨、期權市場功能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法律保障。

  中糧期貨機構服務部執行總監仲鶴依告訴記者,目前境內外油脂加工、貿易企業對於利用期貨、期權工具規避價格波動風險的需求不減,而大商所豆系品種國際化恰好為境外用戶提供了涵蓋全產業鏈上下游的豐富避險工具體系。豆系各期貨、期權品種流動性充足,轉基因進口大豆壓榨利潤可透過豆二、豆油、豆粕期貨和期權提前鎖定,豆一期貨和期權的國際化也為非轉基因大豆進口多元化提供了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以豆一期貨價格為定價基準的基差貿易模式未來有望推廣到全球的非轉基因大豆國際貿易中。

  各方搶抓機遇,對外開放前景廣闊

  在相關采訪對象看來,大商所作為中國第一個允許境外用戶直接參與已上市期貨品種的交易所,提供了全方面成熟的支援,也有著豐富的經驗。而隨著大豆系列期貨和期權引入境外交易者,以及其他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舉措漸次落地,期貨公司和境外中介機構也在積極拓展海外產業企業等各類型用戶,力爭在新的市場機遇面前穫得先機。截至12月26日,已有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73家境外經紀機構透過40家期貨公司在大商所完成了委託業務備案。

  陳尚誼表示,豆系期貨期權成為境外特定品種,加之合格境外投資者交易商品期貨期權等政策的落地,更好地滿足了境外用戶在中國期貨市場的交易與套期保值需求。期貨公司作為境外交易者進入我國期貨市場的“引路人”,將同交易所一道,做好更多面向國際市場主體的宣傳和教育工作,舉辦多樣化的線上和線下推廣活動,普及中國金融市場的法規法律,針對跨境交易及套期保值的合規,業務,技術,運營等方面需求給予境外用戶更多的專業支援。

  范頌華也認為,無論是境內特定品種的不斷增加還是QFI業務對商品期貨的開放,都使境外用戶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和參與意願大大提升。“此前我們部分用戶雖然保持著對大商所大豆市場的研究與關注。本次正好借著8個品種同時國際化的步伐,滿足了用戶直接參與交易的需求。未來,我們將積極與大商所等保持溝通,拓展豐富境外用戶群體,為用戶搭建起參與中國市場的快車道,將多元化的中國合約推向世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