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在中國證監會期貨監管部、投資者保護局的指導下,由大商所、中國期貨業協會共同主辦的“young”帆期海—大商所首屆大學生衍生品實踐大賽決賽暨DCE“百校萬才”工程品牌發佈儀式成功舉辦,10支來自全國各地由大專、期貨公司和產業企業聯合組成的“1+1+1”團隊匯聚大連,共同奏響期貨衍生品行業人才實踐培養的青春集結號。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嚴紹明,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於力出席大賽。大商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偉軍主持活動。
在決賽現場,各參賽隊圍繞為產業企業制定的個性化案例進行了精彩陳述和答辯。最終經過激烈的角逐,“南開大學-光大期貨-陝西石羊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團隊穫得特等獎,“浙江大學-永安期貨-浙江永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海通期貨-浙江明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穫得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東證期貨-物產中大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大學-長江期貨-湖北乾源農牧有限公司”“天津財經大學-一德期貨-河北普陽鋼鐵有限公司”穫得二等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糧期貨-中糧祈德豐(北京)商貿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國泰君安期貨-恆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蘭州大學-華龍期貨-蘭州正大有限公司”“東北財經大學-紫金天風期貨-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穫得三等獎。
單項獎方面,海通期貨穫得最佳組織獎,北京期貨商會、長江期貨穫得優秀組織獎;南開大學李澤廣穫得金牌導師獎,浙江大學朱燕建、大連理工大學秦學志穫得優秀領隊獎;蘭州大學楊進飛穫得領導力獎,南開大學楊文宇、上海交通大學劉慶穫得優秀答辯獎,南開大學劉忠濠、上海交通大學殷奕珉、浙江大學馬靜怡穫得傑出風采獎。
大商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嚴紹明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隨著市場主體風險管理意識的增強、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完善,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創新發展步穩蹄疾,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行業影響穩步提升,但專業人才短缺問題成為制約市場和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此次大賽的舉辦,是大商所凝聚各方力量的創新之舉和積極響應國家“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要求、主動構建多層次期貨和衍生品人才培養體系的有力舉措,也是大商所攜手地方期貨業協會、期貨公司會員、產業企業和大專院校,共同探索行業人才培養路徑的全新嘗試。希望透過此次活動在大專期貨人才培育項目基礎上,進一步打造產學研全鏈條人才培養機制、為行業和實體產業輸送風險管理人才。
比賽現場,來自交易所、實體企業、新聞媒體的專家和評委對各團隊案例進行了精彩點評,來自“1+1+1”團隊的大專教師、參賽學子和實體企業的代表進行了發言,對本次大賽在大專期貨人才培養中發揮的獨特作用以及大商所的相關工作給予了積極肯定。大家表示,本次大賽為大專學子提供了深入產業、奔赴一線、觸摸期貨和衍生品深植實體經濟沃土脈搏的實踐機會,擴大了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在大專間的影響力,豐富了實體企業風險管理的策略,構建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平台,為企業進行期現人才培育打開了新思路。
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在總結講話中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目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需要期貨市場更好發揮發現價格、管理風險、配置資源功能,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溫度計”和“穩定器”。作為期貨和衍生品人才培育事業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大商所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及證監會和教育部關於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和證券期貨知識普及教育的有關精神,以DCE“百校萬才”工程品牌為抓手,多方面、多維度促進大專衍生品教育和期貨市場融合發展,持續推動期貨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取得更多實效,不斷為行業高品質發展輸送更多專業人才,在建設中國特色現代期貨市場中實現新作為、展現新擔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期貨力量!
活動現場,大商所舉辦了DCE“百校萬才”工程品牌發佈儀式,到場嘉賓和大專代表共同啟動“百校萬才”工程品牌。據了解,自2017年起,大商所在業內率先啟動大專期貨人才培育項目,先後與86所大專合作開展了301個項目,培訓總人數超過1.5萬人,總支援費用超過5000萬元。2019年起,大商所大專項目課程全部納入合作大專學分管理。此次大商所大專期貨人才培育品牌的全面陞級,將進一步發揮品牌優勢,有效凝聚多方力量,透過全方位多層次的系列培育活動矩陣為期貨人才培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為響應國家“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政策倡導,構建多層次期貨衍生品人才培養體系,大商所於去年3月啟動首屆大學生衍生品實踐大賽,活動以“1+1+1”模式開展,由一家期貨公司,協調一支大專隊伍,對接一家產業企業或風險管理子公司,由各方專家聯合指導參賽學生對實體企業利用衍生品工具開展風險管理的方案設計、項目實施、經驗總結等進行全流程深度參與,並根據實踐所得為企業制定個性化風險管理方案。大賽得到了全國大專的積極關注,共有46支隊伍參加,經過預選、初賽的激烈角逐,10支隊伍脫穎而出,並於去年6-8月分赴各產業企業開展調研,制定風險管理方案,實踐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