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姚宜兵
經歷了2016年的巨幅振蕩,焦煤期現市場在2017—2019年進入了價格寬幅波動、產量穩中有升的調整期。此階段焦煤市場的一大特點是:受環保加碼等影響,下游焦化廠對焦煤主流產品的偏好發生變化,高強度、低灰和低硫的優質焦煤更受青睞。大商所順應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對合約進行重新定位和規則優化,促進焦煤產品“優質優價”和產業陞級發展,期貨交投規模和產業參與度得以提升。以旭陽、鵬飛焦化、唐山百馳煤業等為代表的企業逐步深度參與期貨市場,在期貨套保的基礎上,基差點價、場外期權等新的套保和定價模式也開始“風生水起”。
修改交割品質標準,引導市場“優質優價”
期貨合約是否始終貼近現貨貿易、符合產業實際,是期貨市場功能能否有效發揮的關鍵。焦煤期貨上市初期的幾年,有效發揮了價格發現和避險功能,期現市場緊密結合,經受住了2016年黑色系大漲的考驗。
然而,隨著時間推衍,實體產業供需格局、貿易流向和礦種品質等都發生變化。如下游焦爐、高爐大型化趨勢明顯,對焦煤熱強度指標要求逐漸提高,在環保政策下,下游更傾向於采購低灰、低硫的焦煤。這使得熱強度高、低灰低硫的產品更受市場青睞,價格也隨之提高。而在當時調整前的期貨合約框架下,部分企業擔心在交割中接到不符合使用偏好的交割品,進而降低了參與期貨市場的積極性。
為滿足產業參與需求,2018年7月,大商所對焦煤期貨合約進行了重新定位和優化。新合約標準適應當時現貨市場現狀,明確了以配合焦煤為期貨標準品的定位,對灰分、硫分等指標進行了優化。一般來說,灰分和硫分比例越低、試驗焦爐產生焦炭反應後強度(CSR)越高的焦煤品質越好。此次新合約將CSR指標從50%提高至60%—65%;降低灰分、擴大硫分範圍,加大了對灰、硫雜質含量的扣罰力度,使期現貨的價值評價標準更為匹配。這既符合下游焦化企業用料習慣,又引導焦煤生產企業提供更優質、低污染的產品,在期貨市場推動形成“優質優價”的價格發現機制,以服務焦煤產品品質提升和產業轉型陞級。
“2018年,新合約發佈後廣受市場關注。該合約修改主要透過創新加入鏡質組最大反射率指標減少了非主流焦煤品種的摻混,使焦煤交割品更貼近下游實際使用標的,進一步提升交割煤種品質。而把標準交割品的灰分指標從10.0%—11.5%調整至10.0%,硫分指標從1.10%—1.40%調整至0.7%,並增設升貼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割門檻,順應煤炭業環保、減排的發展趨勢。”一德期貨產業投資二部策略總監竇洪真說。
新合約煥發新生機
新合約對市場帶來的直觀改變之一,是包括產業鏈企業在內的法人用戶參與度明顯提升。交易所數據顯示,參與焦煤期貨的法人用戶持倉佔比從2017年合約調整前的37%增至2019年新合約實施後的44%,增加了約7個百分點。隨著新合約功能有效發揮和價格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產業企業開始關注和參與期貨市場,參考期貨定價、利用期貨工具避險的意識開始在產業鏈生根發芽。
我國最大的民營焦化企業——旭陽集團從2011年就主動參與期貨市場。在開展期貨業務時,旭陽集團秉承不搞投機、不脫離實業的原則,套保規模根據公司預算和實際風險敞口來確定,不會盲目攀多,不追求最大收益。“透過期貨套保,旭陽焦化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庫存管理,降低了利潤波動,提升了抗風險能力。”旭陽營銷有限公司相關人員表示。
此外,交割也是檢驗新合約效果的重要標準。新合約實施後的1907合約完成交割400手(2.4萬噸),由於收嚴灰分、硫分指標,鼓勵上游企業交割更優質的產品,實際交割品的灰、硫含量較以往有明顯下降,CSR強度顯著提高,交割品品質得到明顯改善。旭陽焦化相關人員曾對媒體表示,新標準貼合市場實際,促進企業放心參與期貨市場,交貨和接貨便利性大幅提高。
“焦煤期貨上市10年來,大商所持續為優化焦煤期貨合約做出改變。”中輝期貨雙焦高級研究員杜鵬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交割標準的不斷優化,使得市場上更多的流通煤種能夠進入期貨交割流程,使得市場上更多生產企業以及進口貿易商能夠參與期貨市場,對自身頭寸進行風險管理。
期現結合新模式湧現
據中鋁國際貿易集團能源業務中心總經理肖佳華介紹,傳統的焦煤貿易主要採用兩種定價方式:蒙古煤采購以長協包銷為主,採用“基礎價+季度調整”的定價方式,參照相關現貨指數進行季度調整;而國內焦煤和海運進口煤主要以雙方協商的一口價方式來定價。
其中,國內貿易中循舊制地採用一口價方式存在諸多問題。對於焦煤廠,由於焦煤品種多,波動相對焦炭更慢,價格不能及時匹配市場行情,導致焦煤廠利潤波動大。對於焦化廠,由於焦煤出廠價流動性差,不能及時反映供需變化,當價格大幅上漲時,上游存在違約可能性,導致供應不穩定。
為此,一些企業希望建立更公開透明和有效的市場化定價機制。而多年來,大商所圍繞焦煤等品種推出了基差點價、場外期權等試點工作,引導產業企業嘗試探索期現結合避險的新模式、新方法,帶動基差點價、場外期權等新模式在焦煤產業鏈“漸成氣候”。
傑安煤化是山西省介休市一家大型焦煤生產、貿易企業,洗精煤年產能120萬噸,與重鋼、鞍鋼等長期合作。晉玉焦化則是山西省盂縣當地的重點焦化企業,年產焦炭約60萬噸。雙方此前以月度一口價的定價方式進行月度長協貿易。2020年5月,雙方嘗試利用焦煤期貨價格,以期貨基差交易的方式對2.5萬噸焦煤進行定價。
上游傑安煤化透過相關基差交易和套期保值,整體收益相對一口價增加了170萬元。而下游晉玉焦化透過基差點價方式鎖定了加工利潤,保證了煤炭銷售渠道順暢,增強了與企業用戶的黏性。“以‘期貨價格+基差’形式定價,不僅將單邊價格波動風險轉為基差波動的風險,還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選擇更有利的價格來鎖定成本。”晉玉焦化項目負責人對記者說。
回顧2017—2019年,經歷了2016年煤炭價格波動的陣痛,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開始重視和參與利用期貨工具管理價格風險、優化定價和貿易模式,為接下來應對新冠疫情、全球貿易摩擦帶來的行業新一輪調整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