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呼叫中心:4008618888

期貨日報:“牽手十年‘煤’景可‘期’——大商所焦煤期貨上市十週年”之三2020—2023年:從“新”出發,未來已來

來源:發佈時間:2023年03月24日

  記者 姚宜兵

  20202023年,我國鋼鐵、煤炭產業鏈經歷了全球疫情、輸入型通脹和國際經貿摩擦的多重考驗,國家積極采取“六穩六保”等應對措施,實體產業、期現各界同心協力,有力維護了煤炭等初級產品的供應安全。

  現階段,國內焦煤市場自給率提高,實現了從“進口導向”到“國產導向”的轉變。2022年年初,交易所順應產業新變化,及時調整焦煤期貨合約並優化交割佈局,透過發揮期貨“主場”優勢,引導主產區企業深度參與,助力國內大循環背景下的主產區煤價成為市場主導。經過數年來產融結合的探索,焦煤期現市場連接更加緊密,期貨市場的價格功能進一步發揮,在促進焦煤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服務保供穩價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進口到自足,供需格局深刻變化

  我國是煤炭資源大國,但優質焦煤儲量相對有限,以往需要大量進口澳洲、蒙古的優質焦煤,以滿足下游生產需求。近年來,國內焦煤市場發生了顯著變化:一方面,國產焦煤供應量增長,自給程度逐年提升,焦煤產業逐步擺脫內需高度依靠進口的局面,進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新階段。據煤炭資源網的數據,2022年,國內主焦煤產量為3.04億噸,較2019年增長10%。其中,山西地區產量為1.80億噸,較2019年增長21%,佔國內總產量的59%。另一方面,受疫情等方面因素的影響,2021年年初開始,焦煤進口量直線下滑,當年僅進口1600萬噸。一德期貨產業投資二部策略總監竇洪真介紹,為彌補供應缺口,國家有序引導國內煤礦增產,推動煤炭優質產能加速釋放,對部分在產產能進行臨時核增,積極推動保供穩價。此外,20225月起,國家對煤炭實施稅率為零的進口暫定稅率,增加蒙古煤通關車次,多渠道保障焦煤供應。

  多管齊下施策,支援企業做大做強

  近年來,大商所圍繞鋼鐵、煤炭產業需求和發展趨勢深化“一品一策”,促進焦煤期貨運行品質和功能發揮“雙提升”,為維護煤炭保供穩價、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了“大商所方案”。

  合約標的方面,為了順應焦煤現貨貿易從“進口導向”向“國產導向”的轉變、滿足產業在主產區交割的意願,20224月,大商所發佈焦煤期貨新合約,將期貨標準品定位由進口煤調整為國產中硫煤,同時進一步優化交割佈局,將基準交割區域調整為山西主產區。如今的焦煤期貨在山西設有7家交割庫,約佔交割庫總量的50%。交易所支援山西焦煤集團等龍頭企業透過設定廠庫等方式參與共建期貨市場,為山西等主產區企業“在家門口交割”提供了便利。

  對於上述調整,業內專家給予了肯定。“近年來,由於焦煤主產區向山西傾斜,沿海鋼廠和焦化廠加大了從山西購煤的比重。”竇洪真向期貨日報記者介紹,上述貿易流向的調整,提升了產業企業參與期貨套保時在主產區交割的意願。2022年焦煤期貨合約的調整主要拓展了山西焦煤可交割資源。合約調整後,山西等產地交割具有相對優勢,使得期貨市場能夠更好地反映和代表國內焦煤價格,有利於國內焦煤市場的循環暢通。

  山西亞鑫能源集團相關業務負責人認為,焦煤期貨新合約符合國家產能調控政策和環保政策,更為貼合產業需求,為上下游企業深度參與期貨套保和交割業務提供了便利。

  “一品一策”優化合約制度的基礎上,大商所持續為鋼鐵、煤炭企業參與期貨市場提供精細化服務和專業化避險方案。一方面,支援50餘家鋼鐵、煤炭企業及其下屬公司設立約70個煤焦礦交割庫,引導企業透過設定交割庫、參與交割的方式參與期貨市場。另一方面,構建“布點、連線、舖面”的立體化服務體系,2022年圍繞煤焦礦品種開展400多場培訓活動;支援旭陽、南鋼等15家煤炭、鋼鐵企業成為“大商所產融培育基地”,透過“大手拉小手”“期現手拉手”,逐步形成龍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學期貨、用期貨的局面;2019年以來,支援河鋼、鞍鋼等22家產業鏈企業參與“大商所企風計劃”25個煤焦項目,為企業期現結合管理風險提供“試驗田”。

  談變化展未來,肩擔重任護航產業

  上市十年來,焦煤期貨始終平穩運行,市場功能有效發揮。2022年,焦煤期貨單邊成交量為1508萬手,在FIA統計的全球能源期貨和期權成交量排名中處於第26位。透過“一品一策”,焦煤期貨市場運行質效不斷提升,期現價格相關性、套保效率保持在80%以上,為鋼鐵、煤炭企業提供了有效反映遠期供需變化、市場預期的價格信號,有力服務於基礎煤炭資源供應安全和產業鏈穩定。

  2022年,雙焦期現價格走勢較為一致,主力合約基差大部分時間在-200500/噸波動,約為現貨價格10%的水平。基差處在合理範圍、波動幅度可控,有利於風險管理和期現貿易。”永安期貨北京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世偉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合理參與期貨市場,讓期貨價格發現功能更加有效,走勢更好地反映現貨供需和市場預期。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截至2022年年底,已有近6000家產業鏈企業參與焦煤期貨市場,旭陽、鵬飛焦化等大型產業企業均主動利用焦煤期貨進行風險對衝。在受訪者看來,焦煤期貨上市十年來為產業帶了諸多積極變化。

  “焦煤期貨在對衝風險、價格發現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顯,為企業降低了庫存風險。隨著期現結合避險意識的提升,如今靠大量存貨來博取利潤的例子已經非常少見了。”唐山百馳煤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宏元表示。

  中鋁國際貿易集團(下稱中鋁國貿)能源業務中心總經理肖佳華介紹了公司參與焦煤套保的經歷。202267月,焦煤期現貨價格走低,現貨貿易成交減少,各方都處於觀望狀態。當年7月底,中鋁國貿在山西采購1.2萬噸低硫主焦煤,為避免未來價格繼續走低,企業同步開展100手賣出套保。半個月後,賣出現貨的同時對套保頭寸進行平倉,最終實現風險對衝並穫利200萬元。

  “對於生產和貿易企業來說,焦煤期貨具備價格發現功能,現貨貿易可以參照期貨定價。另外,有了焦煤期貨作為對衝風險工具,生產和貿易企業可以在鎖定風險的前提下擴大貿易規模。”肖佳華說。

  相關采訪對象也表示,與上市時間更久的油脂、塑膠板塊相比,焦煤期貨產業參與度仍有提升空間。究其原因,期貨套保操作對於人的要求較高,部分企業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和專門的交易團隊,制約了其套保業務的開展。希望交易所等機構加強產業培育與服務工作,利用好“企風計劃”“產融基地”等平台引導產業企業嘗試套保業務。同時也希望交易所能夠進一步提升合約連續性、推出場內期權工具,為產業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發揮產業在期貨市場的定價作用創造更多便利條件。

  結語

  期貨日報記者發現,2022年大商所發佈的焦煤期貨新合約於2304合約起施行。從2013年3月22日上市到2023年4月新合約即將首次交割,恰好歷經十個年頭。這十年是焦煤期現市場風雨同舟、攜手同行的十年。展望未來,從“新”出發的焦煤期貨,必將在下一個十年繼續擔負重任,護航焦煤產業鏈譜寫高品質發展的嶄新篇章。(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