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呼叫中心:4008618888

主題演講1:十四五開局,中國LPG未來五年格局展望

來源:發佈時間:2021年05月20日

鄭成棟

中國石化煉油銷售有限公司營銷專家 鄭成棟

尊敬的玉飛總、國敬理事長助理,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我是中國石化煉油銷售有限公司鄭成棟。中國石化煉油銷售有限公司是中國石化下屬全資子公司,全面負責中國石化液化氣、石油焦、瀝青等六個石油煉制產品的統一銷售。公司整合中國石化所屬27家企業煉油產品資源,目前年銷售量約4千萬噸、營業收入近1千億元。其中2020年度,液化氣經營量達到1032.53萬噸,集產品研發、運輸、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專業煉油產品銷售公司。公司在普光、青島設有區域性分公司,負責煉油產品銷售、市場開拓和用戶服務。2020年5月,公司在上海臨港成為了自貿區子公司,負責進出口業務。我們願與社會各界一起,為打造“國內領先、國際馳名”的專業化銷售公司而努力奮鬥!煉銷公司擁有27個液化氣銷售網點、14家代理回收資源點,遍佈全國主要區域,在資訊收集、市場反應、開發新用戶、培育和穩定終端用戶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市場掌控力。我們四大區域主要是華北、華東、華南和華中。

  今天主持人給我的發言題目是“十四五”開局,中國LPG未來五年格局展望。今天談不上發言,主要是來分享的。主要有四個部分的內容,包括LPG的年史、現狀、未來和應對策略。

  首先,液化氣的發展史分為六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2000年之前,在2000年之前是資源時代,在2000年之前液化氣是一個資源行業,那時候有液化氣是身份的象征。最為誇張的是在90年代一罐液化氣可以換一套房子。在2000年之前是資源時代。第二個階段2000-2005年是進口氣時代,因為液化氣比較緊俏,這個時候進口氣就應運而生。第三個階段2005-2010年是垃圾時代,為什麼叫垃圾時代,這個時間液化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口的多、生產的多,特別是在華北地區總量加工量達到1億噸,那時候液化氣不是賣氣的,是受氣的,因為賣不出去,特別是2008年做液化氣是一個很痛苦的事件。第四個階段2010-2015年是工業氣和改革時代,在這個時候很多煉廠把液化氣裏面的工業組分拿出來進行銷售,這時候液化氣供不應求,包括很多裝置都起來了,這個時候賣液化氣又找到了以前的感覺了。特別是這個時候發生了兩件事情,中石油2009年進行整合,把資源整合統一銷售,中國石化2013年整合了27家煉油廠。第五個階段2015年-2020年叫做大變革時代,2020年液化氣產量達到4130萬噸,進口量達到2004萬噸,去年年底產能800萬噸。在這個期間發生了一件什麼大事呢?2020年3月30日液化氣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這也是液化氣從商品數據第一次變成經濟數據。第六個階段2020年以後,我把它叫做高品質發展的新時代。

  第二方面是LPG現狀。行業方面,煉化企業100家以上,進口商像東華能源、萬華化學、中國燃氣等。2016-2019年中國液化石油氣供應總量持續增長,但增速有所放慢。2020年,供應量於近5年來首次出現下滑。2016-2019年國內液化石油氣實際消費量呈現逐年增長態勢,去年達到5147.1萬噸,消費量較2019年略有下降。2016-2019年液化石油氣進口產品總量逐年增加,但較2019年略有下降。消費結構,我們看一下2016年-2020年液化石油氣消費結構,化工原料需求大幅上昇,民用氣的比例在逐漸減少,但總量是逐漸增加的。主要的消費區域,華東、華南上昇,山東的佔比下降,回顧近5年間液化石油氣的銷量來看,華東、華南是過去5年國內大型加工企業增量最為集中的區域。

  第三方面是LPG的未來。未來5年國內原油加工量將處於逐年增加的趨勢,作為煉油副產品,液化氣產量將保持增長態勢。未來5年進出量將有較快的增速,主要是受PDH及乙烯裂解裝置投產帶動,對液化石油氣需求量將有顯著提升。2021年國內PDH裝置預計將有427萬噸的新增產能,2022年至2025年間PDH投建計劃依然十分客觀。預計2025年,PDH理論新增產能將超過2300萬噸,屆時國內PDH總產能將超過3000萬噸以上。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什麼呢?未來5年液化石油氣產量及進口量存在增加預期,供應量整體呈現遞增趨勢。需求量同樣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在不考慮裝置開工負荷率的情況下,液化氣市場理論上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持續存在。

  2025年之前,國內仍有多套服置預計投入運營,按照液化石油氣理論產出率8%計算,屆時將有1200萬噸的增量液化石油氣產出。盛虹石化獨立煉廠是中國第一套單體加工量超過1600萬的裝置,將在連雲港投產。未來兩年內PDH投產裝置,PDH裝置以其豐厚的利潤,廣闊的市場需求遠景吸引眾多投資者,自2013年10月天津渤化第一套60萬噸PDH裝置投產至今,方興未艾。預計兩年內新增PDH產能940萬噸,丙烷需求將增加1128萬噸。未來新增一級庫,中石化廣東湛江2021年將建成,南京和天津的還在待定。液化石油氣國內消費結構預測,在國家宏觀政策指引下,煉化一體化項目不斷上馬,國內原油加工規模不斷擴張,液化石油氣產量也隨之增長。將來的增長點在工業氣上,但民用氣也是增長的。未來5年的主要區域還是華東、華南新增項目數量依舊比較多,山東受萬華化學等多家企業擴能及新建深加工裝置推動,消費佔比也將持續增加。民用氣新型運營模式,我們應該向中國燃氣學習微管網的建設,中國燃氣2020年6月率先啟動智能微管網業務,簽約超過100萬居民用戶,預計到2025年,燃氣下鄉+智能微管網將為其新增貢獻1500萬用戶。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透過,智能微管網未來前景廣闊大有作為。

  供應商競爭力分析,對於液化氣而言,中國的供應商有四家,一個是中石化,體量在去年是28.3%,還有一個是中石油,還有一個是地煉,第四個是進口商。中石化國內市場產品品類齊全,覆蓋地域廣泛,整體供應量較大。中石油產品覆蓋地域主要集中在東北以及西北,在液化石油氣方面,東北地區中石油佔絕對優勢。地煉分布最為廣泛,各大區域均有液化石油氣資源,山東省是地煉分布最為集中的省份。進口商從華北到華南沿海地區,少量位於長江沿岸,資源來自於中東、美國、非洲及澳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進口產品品質優秀,多數進口產品丙烷/丁烷單組分純度能達到94%以上,部分特別優異產品可以達到99%。液化行業準入門檻較高,對於企業資質、資金、人才要求較高,且大量市場份額被煉油、大型進口企業佔據,新的企業進入難度較大。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主營單位、民營煉化一體化企業、進口單位及大量深加工裝置投產,加劇了資源的競爭。議價能力受季節影響比較大。一般來講,秋冬需求相對旺盛,春夏需求相對偏弱。液化石油氣替代品比較明確,僅在民用燃燒方面,與液化天然氣存在直接競爭,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是共同發展的,各有特點,我們要把液化氣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在深加工領域,液化石油氣下游烷基化、丙烯等產品國內用量穩定且逐年增加,在深加工端短期內暫無新增替代品能形成強烈的威脅。

  第四個方面是應對策略。一是加快大型庫區建設,完善運輸設施,增強LPG儲運能力。這是從戰略層面講的,中石化在天津搞了一個基地,對於建還是不建的問題爭議比較多,當時我們的觀點是一定要建,你不建別人就建了,這是戰略層面的考慮。二是介入燃料類下游市場。說白了就是做終端,有人說終端是印鈔機,最厲害的時候毛利到了4000塊錢。三是合作共贏,聯合采購,爭取定價話語權。這兩張照片時間差不多,穿白袍子的人沒有發生變化,但穿西裝的人發生了變化,這是一個卡塔爾國家石油公司的老總,我們在國外搶資源,老外看到就不高興了,所以未來能不能實現聯合采購。中國作為液化氣第一大進口國,但我們的定價依然由別人來主導,未來能不能由我們來主導?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我們定期研討市場,討論如何把我們的液化氣事業做好,後面我建議繼續搞好類似的研討,共同提高我們在國內的影響力以及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四是積極參與LPG期貨業務,發揮好期貨作用。中石化以後要積極參與,爭取在期貨市場很好的利用這個工具。

  讓我們攜手共進,戮力同心,奔向更加美好的LPG事業。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