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燃氣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 謝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行業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中國燃氣的謝睿,非常榮幸受主辦方的邀請來參加這個行業盛會,給大家做一個關於全球LPG供需格局和國際貿易的報告,與大家進行交流。
我的報告分成三個部分,下面我先和大家探討一下全球整體的供需格局。
過去這幾年全球的市場總量還是處在一個穩步上昇的階段,目前還是在3億噸左右,預計在明年全球的市場總量會超過3.5億噸,遠期來看,大概會在2030-2035年市場總量達到峰值,超過4億噸的規模。從供應和需求的結構來看,供應端主要有兩大區域—中東地區和美國。總體來講,最近八年是美國供應的一個時代高速增長期,亞太地區也佔不小的供應量。需求端,主要的需求來自於亞太區域,尤其是中國。這是總體的格局。
剛才介紹的是全球的市場總量,全球海運貿易量佔全球總量的1/3,今年預計全球海運貿易會到1.1億噸的總量。出口端之中,傳統的中東區域在4000萬噸,新興的美國在去年已經達到4500萬噸,這一個國家的出口量已經超過中東五國之和,未來差距還會繼續擴大,另外澳洲現在大概有300萬噸出口量。進口端來看,除了遠東地區近4500萬噸之外,印度的進口量在去年也達到了1650萬噸,今年印度遭遇到比較大的挑戰,進口量比較罕見的出現了下滑。從國際海運下海量最主要的運輸工具VLGC來看,可以看到美國和中東兩個地區的體量呈現此消彼漲的狀態。在2019年以前,基本上還是中東體量領先於美國;從2019年以後,到現在美國的下海量已經非常穩定的高於中東。過去12個月的均值,美國裝船量達到平均70萬噸/月,中東穩定在平均55萬噸/月,目前中東的數字還待下降,和OPEC+減產有直接關係。
我們看一下LPG和原油熱值比的估值,整個2020年是丙烷和原油之比非常高的一年,這也是因為受疫情的直接影響。原油下游,交通運輸領域的需求萎縮,導致相對估值有所降低;而丙烷下游,燃燒需求、化工需求相對堅挺,使得熱值比在去年維持在較高水平,尤其在去年4月份,原油跌到較低位置的時候,估值出現了很高的熱值比,達到2.0的水平。今年以來,熱值比在朝向相對平穩的方向回歸。
目前國內的進口體量是2800萬噸,超過國際貿易總量的20%多一點,從中國目前的進口體量來講,還沒辦法和中東、美國抗衡,從絕對量的角度來講,目前進口主體非常分散,而供應端的行業集中度比我們的集中度要更高。
在亞洲丙烷格指數走勢的對比,我把寧波指數和CP價格指數、FEI價格指數放在一起對比。今年寧波指數的推出,我個人認為是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我們也很希望寧波指數在未來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在今年4月份中國燃氣國際液化氣的采購招標上,我們第一次在表述當中使用了寧波指數,這是我們對中國價格的一個支援,我們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企業這麼做。
回到指數本身的估值,總體來講寧波指數和FEI價格指數的走勢是非常一致的,這個來自於傳統美國的定價方法論。但是在今年出現了比較罕見的情況,今年中東貨的價格競爭力在兩三個月的時間裏比美國貨更強,這也導致寧波指數有兩三個月時間低於FEI。
中東FOB現貨貼水。我們選擇的數據來自於阿格斯,相對來講這個估值上下波動過於劇烈,正常的市場變化是相對平滑的曲線,估值波動這麼劇烈意味著估值有時候對市場變化的反應比較滯後,所以導致大漲大跌的變化。這個時間節點是去年3月份美國資源重新進入中國,過去這12個月,總體來講,現貨的貼水一直在比較高的水平,最近稍微有點好轉。
看一下租金市場,過去十年是一個黃金十年,過去TCE是3.2萬美金/天,相當於10%的RR2和20%的ROE,除了2017年、2018年市場非常慘淡,最近兩年還是非常好的,這也促使了很多中國企業下決心增量。
第二部分,介紹一下目前國際貿易的格局。出口端的中東地區來講,首先是沙特,我選取的數據是今年1-4月份的,主要還是反映一下近期的變化。今年中東的資源還是以印度作為第一大用戶,由於沙特的地理位置離埃及比較近,所以沙特是印度和埃及最堅實的能源產品供應商,沙特標準也是亞洲地區LPG國際貿易的主要標準。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無一例外第一大用戶都是印度,這也是地理優勢上的直接原因,距離最近,運費也最低,總體上來講中國位居次席。2021年3月以後,中東資源受品質等因素的影響,所以今年以來中東資源進入中國的量應該是有所提升的。最後一個是伊朗,2018年11月份,美國重啟對伊朗的制裁以後,伊朗出口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過去相對多元化的結構變成了單一依賴中國,90%的量都流到了中國,很多零散的量流向了巴基斯坦等國家,這種扭曲的結構關係也導致伊朗的LPG價格長期低於其他產地30美金/噸以上,這對中國企業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去年伊朗進入中國的量大概在350萬噸,其實伊朗的產能是非常大的,主要還是因為物流設施的問題,目前都是一些老舊船舶,經常出問題,導致發貨量直接受到影響。今年伊朗的物流瓶頸逐漸解決以後,預計進入中國的量會達到500萬噸,相比去年有50%的增量。
我們看一下北美地區。美國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地方,作為全球最大、也是未來增量最大的LPG出口國,出口結構十分健康,沒有一個單一國家佔據超過20%的比例,總體來講分布非常均勻健康。但是未來的增量,考慮到地理位置因素,擴產之後,中國仍然是出口增量最理想的國家。上個月美國的出口量達到450萬噸,創下了淡季出口量第二高的紀錄。
我們來看進口端,首先來看中國以外的,南亞和東南亞,印度和印尼。印度佔中東出口量絕大多數的比例,儘管他也非常希望多元化供應,但受地理位置的影響,他一直在嘗試引入美國資源,但總體來講很難在短期內扭轉局面。印尼相對來講處於亞太的中心位置,這個位置會是中東資源、美國資源競爭最激烈的市場。接下來看一下遠東兩個主要的國家日本和韓國,把他們放在一起做一個直接的對比,這兩個國家采取了相對不同的進口策略,韓國基本是一邊倒,從過去幾年開始陸續減少中東FOB的量。目前遠東交易的主要模式還是日本主導,每天下午會有一個窗口交易,在這個窗口交易會享受到日本主導下的福利,這導致市場對美國資源的興趣會更濃。日本相對來講是一個多元化的結構,日本國家對於能源的佔比是非常重視的,所以他有一些戰略投資主要是在澳洲,加拿大資源雖然沒有相應投資,但有定期的采購合約,所以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資源將長期佔有他的比例。
最後來看中國和中國台灣。中國是一個比較多元化的結構,2020年3月份以後,美國資源已經迅速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來源,這個比例在未來的預期還會繼續提高。目前中東的資源佔據中國進口量將近50%的比例,但這個比例未來將受到美國資源的挑戰。中國未來需求增量在石化需求的驅動下將會有非常大的增長,這個量未來可能只能來自於美國。中國台灣地區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它和印尼有點像,它也是一個中東資源和美國資源博弈的核心地區,因為今年以來中東資源價格比較有競爭力,它的供給結構有很大的轉變,去年中東資源和美國資源都差不多,今年中東資源佔絕大部分的比例。
第三部分是一些觀點。美國目前出口量是4500萬噸,也就是說,出口能力已經不再是美國的出口瓶頸。過去是一個瓶頸,但設施的不斷投資已經使這個瓶頸不覆存在,雖然去年因為疫情的因素很多投資設施被推遲甚至取消,但目前正在進行的投資設施能力已經可以覆蓋新的出口增量。美國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丁烷的變化。過去美國出口的比例中,LPG的比例大概在丙烷80%、丁烷20%這樣的比例,但是未來幾年尤其是看到藍色的Energy Transfer未來會佔很大的比例,甚至會向丙烷70%、丁烷30%和丙烷60%、丁烷40%進行調整,所以未來LPG的比例會有明顯的變化。中東出口LPG的比例是丙烷55%、丁烷45%的比例,也是比較符合亞洲需求的。但是石化方面主要需要的是丙烷,對於中東丙烷的資源競爭也會是一個比較有挑戰的事情。並且,在2020年四季度,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新裝置的擴產,生產能力有比較大的提升,但目前伊朗的出口量由於運輸設施和制裁的影響,導致出口量維持在目前的水平,如果制裁結束,我們預計會有200-300萬噸的增量放出。
我們看下游的需求,需求分成了分銷和石化兩個領域。分銷領域,以產業周期理論來分析,目前在分銷領域的高峰期,原因是分銷行業的壁壘被不斷瓦解,最主要的就是儲運設施,儲運設施越多,行業壁壘就會不斷被瓦解。未來油氣碼頭的變化當中,油品、化工品的資質不能像現在一樣,未來一個油氣碼頭需要有幾百萬噸的吞吐量,就會造成一個很大的挑戰。分銷不可能做這麼大的量,能做20-30噸就不錯了。某華南進口碼頭日銷量偏離年平均熱力圖,這張圖的左側會看到一條深藍色的豎線,這是我國傳統春節期間,銷量出現直線下滑,包括“五一”和“十一”也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包括下游需求的變化。整體來講,呈現四季度和一月份非常喜人的一種形勢,現在5月份處在一個相對淡季的階段。
石化領域,LPG的石化下游主要是乙烯裂解、丙烷脫氫、C4深加工。過去主要來自於脫氫領域,現在乙烯裂解越來越多的開始使用,尤其是新建裝置開始使用LPG作為原料,這一塊的增量是非常可觀的。2021年新投產LPG原料石化裝置統計表來看,淄博海益、齊翔騰達和連雲港斯爾邦是2021年底投產,算到2020年初也可以,這個量還是非常可觀的,雖然相比2019年還是有所下降,但相對絕對值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圖示是核心指標,右側這兩張表,一個是丙烷,一個是MOPJ,原料經濟性上的差異,也使得越來越多企業選擇LPG作為原料。但是這個量是變化的量,所以我們認為,乙烯裂解對於LPG原料的需求是石化領域最大的邊際變量。
最後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燃氣,未來會成立一個單獨的集團公司,集團公司整體的節奏,上游是以進口和國內煉油廠為主,中游是傳統分銷,下游是二級站以及未來重點發展的瓶裝站和零售點。
以上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